優等 黑日讀後感想 作者:蔡名貞 班級:普二忠
閱讀書名:黑日 書籍ISBN:978-986-96435-9-7
書籍作者:韓麗珠 出版單位:衛城出版 出版年月:2020年1月 版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韓麗珠是香港當代重要小說家。
201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2018藝術家年獎」。
韓麗珠的小說常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她的行文往往安靜透徹,以文學凝視超越表象的真實,在華文世界擁有跨越區域疆界的讀者。
已出版的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輸水管森林》、《寧靜的獸》、《風箏家族》、《雙城辭典》、《失去洞穴》,長篇小說《灰花》、《縫身》、《離心帶》、《空臉》,與散文集《回家》。
二、內容摘錄:
創傷的真正破壞力在於,現實的黑熊離去了,可是回憶裡的黑熊一次又一次進行逆襲。經驗的堆疊,使故事不斷釋出新的意義,我仍然沒法離開森林,卻發現創傷只是個面具,底下藏著療癒的可能,像黑熊那樣靠近我的耳朵,不斷向我說出什麼。(p.59)
鋼琴家和上校都無法選擇自己的膚色、國藉和身份,但他們同時選擇了在患難時雪中送炭,即使國族和命運比他們的意志更強大,但他們盡力實踐了善。(p.148)
那一刻,我再次感到,城市的一切必須暫停,其實是為了保持接收資訊和思考的自由。認真地活著,必得花費許多力氣,像攀爬一面陡峭的山坡。(p.185)
生命裡的低谷,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凹陷。(p.245)
三、我的觀點:
在香港爆發的這場動盪,宛如一場黑色的暴雨,深深影響了香港人民及作者的生活。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香港市民勇敢地走上街頭抗議,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警民衝突,造成了不少人受傷和終身殘疾。這就是著名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儘管我當時並未參與抗議,但透過作者所寫的這本書,我深刻感受到當時的緊張氛圍,彷彿回到了歷史上的某個時刻。
這一事件發生在2019年的香港,當時的我年紀尚小,對這些社會運動的背景並不十分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大後回顧這一事件,我只是將其視為一次抗議,直到閱讀《黑日》這本書,才真正領略到這場持續五個月的社會運動所帶來的緊迫感。
書中詳細描繪了催淚彈攻擊抗議者的場景,這些措施雖然是出於防止民眾暴動的考量,但過程卻顯得相當殘酷。催淚彈造成的傷害,尤其是對眼睛的影響,以及警方對抗議者的暴力行為,讓人感到無比憤慨和心痛。更令人遺憾的是,對於某些無辜的民眾,甚至出現了不當搜查的情況,這種行為不僅引發了對合法性的質疑,更讓人心痛不已。
此外,書中也提到了一些悲傷的自殺事件。最初的個案或許只是少數,但隨著一些離奇事件的發生,官方的說法卻讓人感到懷疑。作者還提到了罷工的情況,這些行動與傳統的罷工有所不同,甚至波及了學校和公共交通。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情況愈加嚴重,讓人不禁對當時的社會氛圍感到不安。
其實在《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前,也有國家發生過鎮壓事件,例如:尼日爾軍事政變,2023年,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推翻了親西方的民選政府。政變後,軍方對抗議的民眾進行了嚴厲鎮壓,導致多次流血衝突;2019年,蘇丹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要求結束長期的軍事統治。軍方對抗議者進行了暴力鎮壓,造成數百人死亡和受傷。這些國家同樣面對著壓迫與暴力,無論是軍方的鎮壓還是警方的暴行,民眾的抗爭始終是對自由與人權的堅持。
作者在書中也分享了自己的內心變化以及身邊動物的反應。她的白貓成為了她的心靈慰藉,雖然貓無法理解外界的變化,但卻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異常。同樣地,流浪動物在不尋常的環境中也展現出不適,這不僅是對人類社會的反映,也呼應了人們面對的困境。
通過這本書,我從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看到了人們為保護自身權益而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執政者為了防止暴力而使用的殘酷手段,以及旁觀者的內心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想維護的立場,難免會有對立。在這種情況下,對話和理解顯得尤為重要。即便在激烈的衝突中,我們也應該保持對話的空間,努力尋找共同的基礎。
這場運動不僅是關於政治和法律的辯論,更是人們對於自身身份和未來的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的變革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和關心。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對於未來的期待和對現狀的反思,都是人們行動的驅動力。
在這個過程中,反思和學習也非常重要。我們需要理解不同的聲音和觀點,從中獲取經驗,以便在未來能夠更好地面對挑戰,推動社會的進步。最終,在經歷這些衝突後,或許我們會迎來一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會,讓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共同為創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四、討論議題:
1.適用於香港的《逃犯條例》是否需重新修訂?
2.若《逃犯條例》修訂成功,對其他國家是否有重大影響?
更新時間:2024-11-21 17:15:36|點閱次數: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