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等 攜手穿越憂鬱的流沙 作者:梁宇賢 班級:普二忠
閱讀書名:牽手就不放手 書籍ISBN:978-626-374-596-4
書籍作者:王素梅、陳良基 出版單位: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23年12月 版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妻子王素梅從小在大家庭中長大,從小以自己母親為榜樣,誓言要成為不拖累別人的助力,正因為這一股執著,養成她隱忍求全、堅毅不拔的性格,卻也默默造成內心的負擔。丈夫陳良基事業有成,曾任科技部長、台大副校長,在妻子患病時成為最可靠的支柱。
本書是藉由王素梅親身的憂鬱病症情去洗刷外界的誤解以及給予那些正在對抗憂鬱病魔的患者或照顧者一個鼓勵與動力。
二、內容摘錄:
在成長過程中,我總是會先看到那些「我不配」的理由,壓抑自己內心的渴望,卻沒想到這些星星點點的渴望,長久以來,或許就堆積成了那些深藍色的、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流沙。……(p.54)
當憂鬱症來敲門,我的世界像是忽然熄了燈,不知道何時才能見到光明。整個世界在我眼裡看來是如此絕望,甚至懷疑餘生都要在黑暗的深淵中度過。……(p.78、79)
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正因為不容易,所以我們才這麼努力為了所有我們所珍惜的人、事、物而努力。……(P.173)
三、我的觀點:
當初在書店的茫茫書海之中,我隱隱約約看到了一本潔白卻帶有一些藍色點綴的書皮,格外顯眼。基於好奇心,我拿起了這本書。看到書名的當下,我還有些不解,直到看到書名旁邊的憂鬱二字,才曉得這是一本跟憂鬱症相關的書籍。而當我看到封底介紹著精神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台灣目前面臨的憂鬱風暴時,才曉得自己對於他們所受的痛苦竟然一無所知。而就當我站著預覽這本書15分鐘之後,我才發現自己也陷入了故事情節的世界裡。
本書採用的是雙主角的方式來敘寫,從妻子素梅的絕望心態開始,依時間順序去描寫,但最大的特點就是同時將素梅與丈夫良基的角度穿插著撰寫,也就可以在同一個時間點,窺探兩個人當下的心態,使讀者看出他們的個性。素梅在一開始的自述中就有提到她原先認為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嫁給了一個好丈夫、兒女也走上事業巔峰,本該好好退下來享受清福的她卻突然被無情的流沙給拽進了無盡的黑暗,整天鬱鬱寡歡,但為了不讓丈夫擔心,強裝鎮定,卻直接地造成了憂鬱的惡化。事後再回想可能的導火線時,才得知她是屬於那種不會拒絕別人的「濫」好人,怕麻煩別人而將一切責任扛在肩上,長時間下來,積勞過度,心就先病倒了。就在她打算了解自己時,或許是老天認為她使命還未達成,剛剛好良基那天提早回到家,看到在陽台準備一躍而下的素梅,一把抓住了半個身子懸在空中的的素梅,將她從死神旁搶了回來。在事後接受治療的時候,她面臨過失憶、無法用言語交談、嚴重失眠,一顆顆藥丸逐漸麻痺了她對生活的感覺,她痊癒後憶道,若不是良基全天候無微不至的陪伴及照顧,她肯定無法撐下去。但痛苦依舊死死焊住那打開心房的枷鎖,她數度想自己斷藥及絕望地認為一輩子都要陷於此流沙中,但每當這個時刻,孫女天真的燦笑總是能揮去那陰霾,再加上兒女的問候與關懷,讓她產生了「原來有這麼人重視我,不捨得我的離開」的信念,支持著她抬起頭正視自己的心魔。在兩年來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她終於翻越了那高聳的山嶽,會為了生活中的小確幸而雀躍、在心情好時不自覺哼起歌來,種種跡象都成了她堅持的動力,而當她鼓起勇氣報名合唱團時,她才正式確信自己已經逃出了流沙監獄的束縛,得到了「真正」的解脫。
然而在這一整段過程中,我認為真正感到痛苦難耐、煎熬煩悶的或許是良基了。從那一天親眼看著與自己結縭將近四十年的愛人在十六樓外的高空中,隨時都會氣力放盡摔落,他事後自述時提到,當下與妻子美好的回憶走馬燈讓他忘了手臂的痠痛,他只知道,他從來沒有這麼用力握住素梅的手。這場驚魂一直到警方從十五樓陽台接下搖搖欲墜的素梅時才稍稍緩頰,在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上,後知後覺的良基才回想到這一年來素梅的不對勁,懊悔地告訴自己「這是老天給我的警告與寬容,我必須珍惜這個恩賜,無論如何,都要永遠永遠保護她」為了兌現這個承諾,他沒過多久就請辭了科技部長的職位。將全部的心力都投注在照顧憔悴又脆弱的素梅上,在素梅被藥物所折磨時,他總是第一時間給予關懷與鼓勵,將自己碰過有趣的故事分享給她聽,也突然意識到自己到底多久沒有好好投入這個家庭了。又因為憂鬱的利爪伸到素梅的嗜好與日常的關係,原先素梅得心應手的事情、運動等等都已力不從心。為了使沮喪的素梅重振旗鼓,他帶著素梅去嘗試各種活動以一甩鬱悶心情,曾身為老師的良基甚至還為素梅設計了一張專屬的「課表」,讓她遵守「課程規劃」以達到規律的運動,閒暇時間也不浪費,為了讓素梅尋回以往的語言表達,他選擇了一種很特殊的方法,就是「劇情講解」。他請素梅看了一部劇,然後每看完一集就在每日的散步時間跟他講解劇情內容及自己的心得,從一開始只能吐出『很好看』這樣簡短的回答,到後來侃侃而談,甚至意猶未盡又講了一集,聽起來過程很簡單,但這可是花了將近一年半才取得的進展,這麼長時間的堅持靠的就是無盡的愛與珍惜。在查覺到素梅開始有好轉的跡象後,他才得以將心中那顆沉重的大石給卸了下來。有趣的是,事後他們問了周遭的人,大家都只是覺得素梅有點沉默、看起來變穩重,沒有人知道素梅竟然是得了憂鬱症。
在看完這本書後,我想到了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許多案例,其中像是網紅阿滴便是一個例子,在外界看來他事業有成,人生路途上看似順遂,卻也曾飽受憂鬱症的痛苦持續一年多,原因也是出在對自己施加過多的壓力。因此我反思了自己,發現自己有時候也是屬於那種不太會拒絕別人的濫好人,將許多額外的任務扛在身上,造成額外的負擔。除此之外,我因為有研究過失智症,所以看到素梅活得像另一個人時的那種無奈,我格外感到傷悲,親眼見著自己沉淪於黑暗之中的絕望使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心情也逐漸黯淡。但整本書看完,我認為最感動的地方就是當素梅康復後,他們並沒有浪費老天給予的機會,不論是定期出刊在相關的社團,或是接受各個學校、醫院的演講,一心一意除了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其他相同際遇的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告訴那些還深陷苦海的病人與照顧者,他們並非孤身一人,永遠會有堅強的後盾支撐在身後。儘管為了幫助他人而忙碌、奔波,素梅與良基依舊不辭辛勞,只為了回報老天當初的恩賜。這種無私的精神正是我們所要好好學習的。
四、討論議題:
1.在面對憂鬱的患者時,應該用甚麼樣的態度與心態去相處才會是最理想的?
2.除了演講、出書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那些深陷泥沼的人?
3.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若是遇到太困難的要求,該如何拒絕?
更新時間:2024-11-21 17:22:53|點閱次數:45